【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教育部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教育体系数字化转型。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名师引领、校室牵手、点面结合、全域共进”的理念。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公布,我校刘兴勇教学创新团队入选四川省第四批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黄艳工作室获评四川省第五批职业教育名师(名匠)工作室(平台)。这不仅是团队的荣誉,更是我校职业教育师资培育的亮眼答卷。后续,让我们深入团队,探寻他们的成功密码。
秋意正浓。在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室里,屏幕上数据跳动,学生分组协作,模拟企业真实生产流程……一套高精度的化工反应装置,就在刘兴勇创新团队教师的带领下,被“玩转”。
这是该学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开展日常教学的一个场景。
在日前的四川省第四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评选中,刘兴勇教授领衔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成功入选。这支由18名专兼结合教师组成的团队,以匠心育匠人,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深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为四川能源化工产业带来丰硕成果。
合影
我们可以以数字为切入点,来拆解这支团队。
一位学术领军的人物。团队带头人,刘兴勇教授,有着31年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经验,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水污染控制”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他主持及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研发等项目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8件,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深耕化工三废资源化利用、高盐废水处理、含氟特气制备等前沿领域,具备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
一支结构合理的团队。团队有来自四川万邦胜辉、伊诺达博等企业的正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双师型教师占比高达83.33%,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6.67%,博士6人、硕士11人,形成老中青结合、专兼职互补的梯队结构。团队成员刘忠运介绍了团队的“六个一”工程:“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对接1家代表性企业、确定1个校企合作课题、产出1项高质量研究成果、制定1套先进教学方案、开发1份典型教学案例、获得1项教学奖励。”这种精准化的成长路径,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双师型骨干教师。目前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3.33%,形成老中青传帮带的良好生态。
一处相当靠谱的依托。团队依托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丰硕成果,聚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建设,构建了“基础模块+岗位模块+拓展模块”三级课程体系,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近年来,团队牵头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平台5个,包括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新能源新材料融合中试平台)、四川省第二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并与万华化学、金象赛瑞、通威太阳能等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开设15个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班,近几年毕业生留眉就业率始终保持在35%以上,专业群在校生近2300人,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
有了这三个“一”的相加,团队成果斐然。
在教育教学方面,团队成果丰硕。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多项;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省级一等奖3项,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29项,教学实效显著提升。
在教学改革方面,团队创新构建“两层三项五进阶”岗位流程式教学策略。在《化工单元操作》课堂上,钱程老师将学生分成生产班组,模拟真实生产场景。沉浸式教学让学生们在“做中学”中掌握实战技能,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刘兴勇团队教师指导学生
课堂之外的科研创新方面,团队成果斐然。近五年团队获授权发明专利16件,发表SCI/EI论文22篇。由刘兴勇主持开发的“催化臭氧化协同功能纳米纤维处理化学镀镍废水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企业化学镀镍废水中络合态镍的高效低成本处理难题,处理成本比传统方法降低40%且实现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目前,该技术已在3家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年处理废水达10万吨。
团队将社会服务与“教学创新”的核心使命深度融合,为12家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3项,开展公益科普、安全应急培训等活动10余次,形成了“创新赋能式”社会服务新模式。
学校与多家企业共建“科研合作”项目签约
产教融合不仅是课堂延伸。这支团队还以创新提效助发展,以实干强影响走出去。
——2022年,团队与四川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展开合作,针对新能源电池材料成本高的行业痛点,经过上百次试验,研发出基于元明粉的低成本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开发的“高安全性固态锂电池电解质材料”实现成果转化,产品性能指标行业领先。
——团队与四川伊诺达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抗肿瘤药物阿贝西利及其中间体的研发,为地方医药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团队助力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金象赛瑞合作开设的“金象赛瑞”印尼订单班,帮助企业本地化发展和产能输出,与合作企业一道探索了一种“职教出海”的新范式。班级学生莫凡表示:“中国的化工技术很先进,老师们教授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让我们受益匪浅,毕业后我们将把先进技术带回印尼。”
“金象赛瑞”印尼订单班开班合影
成功入选四川省第四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让这支团队的教育理想在这个季节迎来收获。这既是对团队过往的肯定,也对团队的未来有着激励与鞭策。
团队教师指导学生获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
争夺赛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赛道(高职组)铜奖
团队的未来规划非常清晰,通过一组数字可以见得——通过“两工程四机制”打造“德技双馨、创新协作”的双师双能队伍,实施八大重点任务,计划在三年建设期内取得81项标志性成果,包括25个国家级和56个省级奖项、项目及平台,涵盖多个维度。
转载链接:https://mszy.scmstv.cn/html/m1400/2025/09/23/1970392816303476738_share.html?t=175861327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