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机关党总支:“党建红”带动“振兴绿”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

4月23日清晨,几辆小车缓缓驶入学校大门,来自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草坪村的25名党员代表、致富能手和村民代表怀揣期待走进校园。这场为期两天的学习考察,不仅是简单的观摩交流,更是一场跨越100公里的“山海对话”,见证着“党建红”带动“振兴绿”的生动实践。

机关党总为对草坪村党支部开展党建业务知识培训

“党建红”:“4A”成为靓丽风景

时钟拨回到2021年,按照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学校与草坪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启了为期五年的定点帮扶,学校党委班子多次带队深入草坪村走访调研,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安排部署在党建指导、教育培训、产业支持、乡风文明等方面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学校机关党总支书记邓惠明对此深有感触。在帮扶过程中,学校机关党总支始终把“乡村要振兴,党建要先行”作为行动指南。

调研发现,草坪村党支部存在党员领导干部公信力不足、活动开展频率低、党员职责意识模糊等问题,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同时产业协作松散,村民以个体经营枇杷种植为主,缺乏发展合力。这些现象背后,暴露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严重不足。驻村党员干部陈鸿志至今记得初次进村时的情景:村委会办公室里,堆满杂物却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党建工作资料。彼时的草坪村,党支部涣散软弱,多年未发展党员,村民们因技术匮乏,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

针对草坪村党建基础薄弱问题,机关党总支迅速组建党建指导组,采取“蹲村驻点+常态帮扶”模式,党建指导组成员全年驻村指导3天以上,通过深度走访调研、专题党建培训、组织生活示范、政策宣讲等举措,系统提升草坪村两委党建工作水平。

“要想改变草坪村的面貌,必须先让党组织强起来!”邓惠明在党总支会议上语气坚定,誓要让“党建红”铺满这处小山村。

机关党总支组织峨边县宜坪乡草坪村党支部来眉学习考察

改变,从夯实党建根基开始。学校机关党总支开出“三剂良方”:首抓阵地建设,设立党建图书角、组织业务培训,系统配备党建工作业务手册与相关书籍,打造“红色充电站”;重树队伍形象,以“树典型、强后劲”为导向,深入指导草坪村党员干部找准自身定位,开展示范引领活动;创新联学机制,带领党员到峨边开展机关党总支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村两委成员到眉参与学校机关党总支主题党日,开展“田间党课”“果园论道”等特色活动。

在学校机关党总支的指导下,草坪村党支部建立并完善规范化议事决策制度,党员积分制管理让先锋模范作用看得见摸得着。几年间,这个曾经的“空白村”蜕变为培育6名致富带头人入党的标杆,组织生活会从门可罗雀变得场场爆满,党群服务中心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

“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人均纯收入能达到3.28万元,我们村还成了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乐山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党支部也获评‘4A’级组织!”

步入校园,谈起草坪村荣获乐山市“4A”级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国言语间对学校帮扶充满感激。用他的话说“这个‘4A’成为村里一道靓丽风景”。

机关党总支组织峨边县宜坪乡草坪村党支部来眉学习考察

“振兴绿”:双向奔赴情深义重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主战场。学校机关党总支发挥高校智库优势,构建起“科技+人才+市场”立体帮扶体系。

学校机关党总支邀请学校现代农业学院专家教授多次到村,手把手向村民传授疏花疏果、施肥、平衡土壤酸碱度、提升果品质量等关键技术。强有力的技术帮扶,带来直接成果,便是草坪村多个超出150%的增长:

——枇杷种植面积增长150%,从2000亩增加到3000余亩;

——枇杷平均亩产增长170%,从560斤增加到950斤;

——枇杷价格增长超150%,从8元/斤的单价增加到12元/斤。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草坪村枇杷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的道路。如今,宜坪乡“金珠”枇杷已成功取得国家认证绿色食品N级标准,也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高山枇杷第一乡”。

组织专家教授到草坪村开展技术培训

“振兴绿”,不止于塑形,更需要铸魂。

学校机关党总支组织师生来到草坪村,历时半月创作的600平方米文化墙,用枇杷风情彩绘提升山村颜值;“田园讲师团”开办“田间课堂”,累计培训农民近1000人次,教给他们真本事;创新开展的“积分制”管理,将移风易俗纳入考评体系,当地风气风俗持续向好。

物质打好基础,村民们精神世界的变化更加令人欣喜。过去靠酗酒消磨时光的男性,如今捧起了学校机关党总支赠送的种养殖技术书籍;曾经足不出户的妇女们,组建起电商直播互助小组……

驻村工作队队员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这样一组对比照片:同一面墙上,左边是扶贫前的破败景象,右边是文化墙下笑开怀的老乡。

这面会说话的墙,见证着乡村文化的振兴。学校机关党总支联合学校师生编排文艺节目、开展电商直播,把山外面的世界介绍到村里面,让传统村落焕发现代活力。2024年枇杷节期间,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百万元,真正实现“文化赋能产业兴”。

组织师生到草坪村绘制文化墙

五年深耕终见硕果。草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不足5万元增至16.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站在新落成的枇杷科技小院前,邓惠明感慨万千,“我们播下的不仅是致富的种子,更是点燃希望的火种。”

正是人间四月天,芳菲满溢人陶醉。在学校学习考察期间,来自100多公里外的“贵客们”时而谈论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时而表达对学校的感激,时而集中做好观摩记录……学校和草坪村五年来结下的深情厚谊,体现在村里的点滴变化,更体现在他们此行的言行举止之中。

“高校-县域-乡镇”三级联动帮扶,带来了学校党总支和草坪村的双向奔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党建红”持续引领带动着乡村“振兴绿”,留下高质量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高质量注脚。

组织教师为草坪村开展电商直播操作技能培训

(撰稿人:林淼   审核人: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