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党总支坚持“红沁三农”党建工作品牌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固思想之基、聚党群之力、育人才之林、践服务之行”为抓手,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深耕地方产业一线,切实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为眉山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添砖加瓦。
据悉,该校农业技术系党总支秉承“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使命,始终坚持将党旗牢牢插在“天府之国”的田间地头,不断提升党建领航的凝聚力、牵引力和战斗力,培育创建出“红沁三农”党建工作品牌。
沁“三农”情怀,固思想之基
该校农业技术系党总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教职工大会等阵地,积极开展以“以德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为核心的师德师风教育,围绕“信仰、视野、素质、能力”四个关键词,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党员教师的政治觉悟与师德修养。
抓“党建+机制”,强化教师思政工作。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教育教学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明确农业技术系党总支部书记、院长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每年为新进教师讲授入职“第一课”,为轮岗教师讲授新岗位职业道德;每学期以个案访谈、教师座谈等方式,了解掌握教师思想状况。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抓“党建+规则”,夯实“师德第一标准”。坚持德法并举,推动师德规矩落地见效。近年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将“十项准则”融入教师管理全过程,把师德师风作为人才评价考核的重要维度,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开展师德师风专项调研,组织教师主动查找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研判教师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化解风险点,确保师德师风建设“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及时通报违反师德师风典型案例,观看师德师风警示片,旗帜鲜明查处师德失范问题,维护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抓“党建+教研”,筑牢师德师风根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党总支围绕“信仰、视野、素质、能力”关键词,认真开展“四有”好教师主题教育活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研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围绕教学方法、课堂教师设计思路、教育观念、“思政学习”+“课程建设”等开展讨论,学习观摩优质示范课等,使每一名党员教师时刻把现代职教理念、教师职业道德挂在心上。
沁“三农”根基,聚党群之力
学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包括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食品智能加工技术和食品检验检测技术4个专业,以省级示范(培育)高职学校建设的重点专业领头,是成都都市圈南部区域高职院校中唯一的涉农专业群。
学校围绕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在“树形”党员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引导党群聚力,立足岗位,围绕教育教学新常态,搭平台、创示范、抓业务,组建创优、创高团队,开展教师每年定期企业顶岗轮训、技能比赛、课程建设等行动。
近年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工作方法,推行“树形”党员教育形式,搭平台、创示范、抓业务,不断增强党员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打造科研服务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切实推动全系党员教育工作见行见效。
“树形”党员教育形式以党员活动阵地、规范组织体系为“基石”,筑“基”为根,坚持抓机制、强保障,护航党员教育“方向盘”;立足多元化的媒介,开展形式各样的党员教育,丰富党员教育题材与形式,切实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效。以“繁”为枝,坚持抓队伍、促提升,立起党员培养“风向标”;围绕把党员教育成效转化成服务地方经济实效,着力将党员干部培育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结“效”为果,坚持抓质量、出成效,打造薪火相传“生力军”。
党员干部团结党内外教师,携手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连续承办八届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活动,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1500亩,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依托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四川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党员干部积极承担市内外各级各类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累计培训五十余期,受训人员4000余人。
沁“三农”初心,育人才之林
学校农业技术系党总支注重激发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农业人才培养为中心抓党建,弘扬“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校风,践行“诚信自强,笃学精业”的校训,稳健地架起党员和师生群众之间的桥梁,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真心关爱师生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提升师生的满意度和认同感,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全方位深化和推进校风、学风建设,指导农业类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累计国家级获奖9项、省级获奖14项。
组织参加走进敬老院、美化社会环境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沁“三农”阵地,践服务之行
学校农业技术系党总支结合农业类专业优势,依托省级培训基地,先后为眉山、成都、乐山等地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4200余人次,为眉山两区四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上万人;与四川农业大学、眉山岷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打造水稻生产“一优两高”比赛品牌,连续8年组织开展水稻生产竞赛活动,推广面积30余万亩,累计增收3亿多元;开展种、养、加、检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助推眉山粮油、春橘、泡菜、生猪等特色产业发展。
推动四方协同建平台,聚合跨界主体,提升职教与产业两个系统的耦合度。搭建政策引领平台。政行校企,四方协同,成立农业产教联盟,以多种形式宣传农业与职业教育重大政策,解读农业技术系党总支政府涉农重大政策举措;搭建合作育人平台。联盟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牵线搭桥,成立政、行、校、企专业人士参加的农业类专业建设委员会,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无缝对接;搭建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平台。依托省社院眉山分院,广聚省内外农业经济高端人才,成立晚熟柑橘协会、东坡味道食品产业学院和眉州东坡川菜学院,打造眉山乡村产业振兴研究智库;搭建科技在线服务平台。承办“四川乡村振兴科技在线”眉山市级平台并与各区县平台连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咨询指导。构建“四合”机制。联合培养人才、联合科技攻关、联合开展农技推广、联合助推产业振兴,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农业技术系党总支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学院一方面对接农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涉农人才供需契合度。另一方面对接农业技术进步,改革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深化产教融合,变革育人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实践性;依托省级基地,育训双轮驱动,提升涉农人才供给的多样性;发挥人才优势,助推产业兴旺,提升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度。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党总支通过“红沁三农”党建工作品牌,充分彰显“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引领作用,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有声有色、有形有效。学校成功入选全国和四川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专家团队长期服务助推“天府粮仓”建设的典型事迹被教育部收入向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专题汇报片,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学校帮扶村被评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党支部被评为4A级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供稿: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链接:http://local.newssc.org/system/20230830/003443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