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开放、包容、创新、共享”的国际化办学理念,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持续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合作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职教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一、深化跨国教育合作,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近年来,为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学校紧扣“双高”建设国际化指标,以国际化特色发展为引领,持续深化跨国合作。一是领导挂帅开拓合作新版图。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开展跨国教育交流专项行动,先后前往荷兰、尼泊尔、瑞士、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与尼泊尔农林大学、瑞士洛桑酒店、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泰国塔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易三仓大学等国(境)外院校、企业交流对接,签订合作协议;二是校企合作共育国际人才。创新实施“随企出海”战略,与本土龙头企业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文+职业技能”订单式培养。首批招收来自印度尼西亚的10名全日制学历留学生,构建“企业导师+学校教师”双元育人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国际化课程标准,将化工安全生产的产业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学校新增5项国际合作协议,推动职业教育标准与国际接轨,为师生搭建起产教融合、文化互鉴的国际化发展平台,为学校国际化合作开辟新渠道、新路径,为学校“双高”建设注入开放动能。
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到校交流
2024年留学生开学典礼暨“金象赛瑞”印尼订单班开班仪式
二、创新文化传播载体,打造人文交流新品牌
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短期汉语进修生项目,采用“语言+文化+技能”的培养模式,除汉语课程外,还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茶艺、农业科技等特色课程,让进修生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目前已有11名短期汉语进修生到校学习,同时正在有序开展第二批短期汉语进修生招生工作;与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共建“川菜工坊”,吸引13名荷兰、尼泊尔短期进修生以及电子科技大学21名留学生来校交流、进修。通过“语言传播+文化输出+技术共享”的立体模式,不仅让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落地生根,更推动职业教育标准实现跨国互认,形成教育服务外交的新范式。
2025年国际短期汉语进修生开班仪式
进修生书法体验活动
三、开发中华茶艺课程,拓展国际职教影响
学校组建一支教学能力强的国际化茶艺双语教学师资团队,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拓宽国际化视野,持续输出职教资源。依托“教育部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英国“一带一路”茶文化大师、四川省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校商贸旅游系专任教师李倩个人影响力,在全球12个国家开设茶文化讲座,助推东坡茶文化传播。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申报教育部“中华茶文化+非遗文化—中华茶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中华茶艺国际版》开发与运用研究项目,开发《中华茶艺》国际版课程标准,制作《Chinese Tea Culture》双语茶文化课程32集,出版《中华茶艺(英文版)》配套教材,主动深入企业,引入优质资源,持续优化《中华茶艺》国际版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智慧职教慕课学院平台,《Chinese Tea Culture》(中华茶文化)课程已开课4期,累计选课人数2000余人,累计互动次数34000次,累计日志总数320000条,《Chinese Tea Culture》国际版课程被中国—东盟技术教育平台收录,受到东盟国家学生欢迎。
李倩老师担任一带一路文化英中推广大使
《Chinese Tea Culture》(中华茶文化)课程
四、 项目引领国际合作,输出国际职教品牌
学校以项目为抓手,以学校特色学科优势为引领,持续输出职教资源,不断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人才培养、文化输出、职业教育标准输出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参与国际项目申报,成功入选“中欧教育人文交流服务计划”实施院校、“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成员单位、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第二期项目院校;《中华茶艺》国际版教学资源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资源四川省推荐项目,《茶叶知识与品鉴》教材成功入选中国优质职业教育国际化数字教材项目(坦桑尼亚)拟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入选“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成员单位
《中华茶艺》国际版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获批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资源四川省推荐项目
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国际合的新模式、新方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外交流与合作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书写中外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