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 团委、省直属团(工)委 ,各高校团委: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深 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引导在校大学生主动参与岗位实习和社 会实践,不断深化岗位认知,提升社会化能力,现就开展 2025 年四川省“逐梦扬帆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下文简称“逐 梦扬帆计划”)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简介
“逐梦扬帆计划”是一项全年开展,暑期重点推进 ,以组织 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进机关、进企业、进金融机构、进科研院所、 进社会组织、进基层、进乡村开展岗位实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 践活动,旨在通过职业体验帮助在校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 技能,积极助力地方党政、用人单位招才引智和大学生就业工作。
二、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三、主办单位
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中共四川省委省直 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 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中国人民银行四 川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四川省残疾人联 合会、 四川省青年联合会、 四川省学生联合会。
四、活动对象
川内各高校学生、意愿来川实习的省外各高校学生
五、活动方式
主要依托“天府青年云”服务平台中“逐梦扬帆计划”板块, 由学生和用人单位开展双向选择确定岗位和对象。平台全年开放 运行,6 月至 9 月集中开展暑期实习,12 月至次年 2 月集中开展 寒假实习,非集中开展时间的实习由用人单位和学生根据实际自 主进行。
为增进港澳台大学生对四川的了解,加强港澳台大学生联系 服务工作 ,开设“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具体另行通知)
为更好回应青年群体子女托管现实需求,开设“爱心蜀托” 公益性假期托管班实习专项。
为推进“青马工程”提质扩面,在“逐梦扬帆计划”平台设 立“青马工程”专项 ,募集并发布 20 个“青马工程”实习实践 岗位,积极发动省级高校青马学员报名参与。
双选成功后,学生应履行相关承诺和实习义务。用人单位应 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保障,根据各单位情况给予一定 的实习津贴或食宿、交通补助。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必须购买人 身意外保险后,才可上岗开展实践。学生人身意外保险由用人单 位或学生自行购买。
六、推进步骤
(一)学生注册( 即日起开展)。省内各高校团委广泛宣传 发动,组织大学生进入“天府青年云”服务平台中“逐梦扬帆计
划”板块进行线上注册。
( 二 )岗位发布( 6 月中下旬前)。各市(州) 团委、省直 机关团工委、省企业团工委、省金融团工委等广泛发动用人单位 提供实习岗位,并做好用人单位账号的发放管理(用户操作手册 可在平台下载)。各高校及用人单位登录“逐梦扬帆计划”平台, 发布实习岗位,注明实习岗位内容、数量、实习时间及有关要求, 供学生选择。
( 三 )人岗双选( 6 月至 8 月 )。学生登陆“逐梦扬帆计划” 平台,在线选择意向岗位。用人单位在申请同一岗位的学生中确 定实习对象(每名实习学生报名岗位数不超过 5 个)。
( 四 )集中实习( 7 月至 9 月 )。双选成功后,学生与用人 单位提前做好沟通,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开展上岗实习。学 生上岗前,各高校团委应积极组织实习学生开展安全方面宣传教 育培训。各级团组织应指导用人单位组织开展实习学生的安全教 育和岗前技能培训。
(五) 实习鉴定( 9 月至 10 月 )。 实习结束后,用人单位 和学生要在“逐梦扬帆计划”平台上完成互评,用人单位要及时 向实习学生出具实习鉴定材料(一式三份,实习学生、用人单位、 高校团委各保留一份)。
( 六 )工作总结( 11 月至 12 月 )。全面总结活动开展情况, 并对特别突出的实习学生、给予宣传展示等正面激励。
( 七 )全年持续推动。全年除暑期集中实习以外的时间,各
级团组织应按岗位开发要求、指导数,结合当地用人单位实际需 要继续开发大学生实习岗位。
七、责任分工
(一) 团省委相关部门,省直机关团工委、省企业团工委、 省金融团工委,各市( 州 )团委 :负责实习岗位募集,大力发动 所属各级各类用人单位积极提供实习岗位,做好相关指导和对接 协调工作。各市(州)团委按照属地原则与地方高校对接做好学 生注册工作。
( 二 )省内各高校团委:广泛宣传动员,负责组织学生完成 网络新增注册,募集实习岗位,并推动将“逐梦扬帆计划”纳入 大学生就业服务总体安排。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诚信教育和安全教 育,指导实习学生遵守用人单位管理规定,及时反馈实习情况。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单位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服务 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安排专门力量推动落实,积极协 调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相关事宜,与“职场青体验”活动统筹 推进,探索形成岗位长期对接渠道,切实助力大学生就业。
( 二 )加强联系 ,密切协作。各单位特别是各市(州)、县 级团委和各高校团委要在岗位募集、宣传动员、人岗匹配、总结 展示等环节上加强沟通协作,探索建立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有 效机制。
( 三 )强化宣传 ,做好保障。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对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和优秀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加强宣传报道。要做好活动的培训指导、过程管理和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