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9 【 打印 】
“一带一路”倡议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通过“职教出海”输出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教育经验,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多边合作共赢的积极实践。
张珍誉老师是我校培养的动物营养学博士,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她曾在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农村局挂职副局长,并担任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和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的科技特派员,长期坚持参与我校组织的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积累了深厚的基层实践工作经验。作为副教授和高级“双师型”教师,具备“双师双能”优势,既能在教学中传授前沿知识,又能在实践中指导畜牧生产与技术研发。凭借这些优势,她成功通过遴选,受聘为商务部援埃塞俄比亚农业职业教育第三期技术援助项目专家。自2024年11月起赴埃塞俄比亚开展为期9个月的援助工作,成为我校“职教出海”战略的又一生动实践。
初踏异域迎盛情,坚定表态践初心。抵达埃塞俄比亚后,张珍誉老师受邀到Ardaita学院开展工作,受到热烈欢迎与高度期待。埃塞俄比亚劳工部国务部长Dr. Teshale与专家团队深入交流,强调:“埃塞俄比亚作为农业大国,亟需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农业生产力,中国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他鼓励中国专家团队充分发挥优势,推动两国在职业教育和技术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张珍誉老师表态:“我们将结合埃塞俄比亚实际,将中国职教理念和技术本土化,为当地农业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教育合作树立典范。”
张珍誉所在专家团队与埃塞俄比亚劳工部国务部长Dr. Teshale(左四)探讨职业教育合作发展
春风化雨育桃李,教学相长显匠心。在Ardaita学院,张珍誉老师迅速投入教学工作,承担了农机系Human Nutrition课程的教学任务。她结合埃塞俄比亚农业特点,引导学生利用本地资源优化膳食结构,解决营养不良等实际问题。张老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生动互动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课程结束时,学生们纷纷表达希望她继续授课的愿望。农机系主任Mufti Seid评价道:“中国老师以国际化的教学视野、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方式,让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
张珍誉在教室为大学生授课
青贮改良显成效,技术赋能促发展。针对埃塞俄比亚旱季饲料短缺问题,张珍誉老师开展了青贮饲料品质改善研究。她与劳工部农业专家和农场技术员紧密合作,指导青贮牧草种植和玉米收割利用,并通过添加外源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显著提升了饲料的营养品质和发酵稳定性。青贮饲料的可添加比例从20%提升至30%,有效降低了饲养成本,同时改善了奶牛健康状况和产奶量,为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张珍誉与专家就牧草种植规划做交流
张珍誉指导农场青贮玉米收割利用
张珍誉指导青贮饲料科学配比使用
授人以渔传技艺,职业培训惠民生。张珍誉老师组织并开展了“Improving Feed Quality for Better Livestock Nutrition”和“Strategies to Prevent Hidden Hunger”等多场主题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80人次。她详细讲解了干草、氨化饲料和青贮饲料的制作与科学饲喂方法,帮助学员提升饲料质量,提高牲畜生产效率。此外,她还参与了“Mordern Dairy Farm Operation & Management”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坊,为100余名学员讲解牧场建设、分群管理、乳制品加工等技术,并通过现场演示帮助学员掌握核心技能。学员们纷纷表示:“中国专家的先进技术经验非常实用,将帮助我们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张珍誉参加本地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坊
技术指导助农兴,牧场禽场焕新颜。张珍誉老师还积极为本地农场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在牧场管理中,她定期检查牛羊体况,优化饲料配比,显著提升了饲料利用率和牛羊健康状况,为牧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禽场建设方面,她参与了8000羽蛋鸡场的规划与饲养管理,通过改善饲料配方和优化饲养方式,延长了鸡群的产蛋高峰期,提升了蛋品质。她的持续改进思路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疾病防控水平,为当地养殖业注入了中国智慧与经验。
张珍誉与埃塞俄比亚劳工部技术专家探讨牧场饲料品质和配比
文化交融暖人心,公益关怀传真情。除了日常的教学与技术交流指导工作,张珍誉老师还积极参与当地公益活动,定期走访福利幼儿园,带去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关爱,帮助提升儿童福祉。幼儿园教师们动情的说:“孩子们非常喜欢你们,你们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温暖。”张老师还参与了防艾宣传等公益活动,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不断促进中埃文化的深度交流。当地居民热情表示:“中国援助专家不仅带来了技术和知识,更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希望你们下一期援助还来Ardaita学院,因为我们已经是家人,这里永远欢迎你们!”
张珍誉所在专家团队看望福利幼儿园儿童
张珍誉参加防艾公益活动
在未来的工作中,张珍誉老师计划进一步开展中非畜牧兽医职教本土化标准构建与技能传承路径课题研究,推动中国职教标准的国际化输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畜牧兽医本土化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结合埃塞俄比亚的实际需求,设计实用性强、易于推广的教学资源,为非洲牧业人才培养提供中国方案,为埃塞俄比亚畜牧兽医职业教育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撰写人:廖敏 审核:廖敏)